发布时间:2018-11-05
10月7日15时,福建“生态云”平台上,连续多个时段大气环境异常数据引起环保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立即通过生态云平台模拟计算,多部门即刻开展联合会商研判。
“受东北风影响,外来污染输入叠加本地污染排放,预计10月8日福州、漳州、泉州、莆田等沿海地市可能会出现臭氧轻微超标。”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马上启动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指挥指导相关地市开展本地污染管控和区域联防联控……10月8日19时,4个沿海地市的臭氧轻微污染成功消除。
福建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生态云平台),通过打造一平台一中心三大体系,让海量数据跑起来、用起来,助力福建环境监管形成一盘棋、一本账,环境决策更高效更精准更智慧。日前,福建生态云平台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一 中心:打通数据“孤岛”,打破部门壁垒
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挑战并存,部门间数据分散、信息破碎、应用条块、服务割裂等问题,给环境监管提出新课题。如何做到科学、精准、高效?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云平台建设,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把生态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进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建设思路,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云平台和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两支撑”,重点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三大应用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纵向,平台向上打通国家部委、向下穿透至市县及相关企业;横向,汇聚相关部门业务数据,以及物联网、互联网等数据,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据集成汇聚共享。
生态云平台注重“信息汇”,通过建设全省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即“一中心”,不仅打通数据“孤岛”,还打破部门壁垒。目前,平台汇集数据117类80多亿条,日容量增长约1TB,同时整合汇聚40余个信息化系统。其中包含工商、水利、公安、交通等21个部门41类数据。
“仅企业监管方面,就有2万多家企业,每天接入数据20多万条,如果仅依靠人工调阅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出现数据多头、数据打架的现象。”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姜永红说,现在用生态云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自动预警,只要轻点鼠标,所有环境信息尽在掌握,真正做到全天候监管。
一 平台:让数据“智”动起来
如何让海量数据“活”起来,形成有效信息、有用信息,避免平台变成数据仓库?
福建打造“一平台”,即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动态化采集、可视化展现、模块化服务、智能化推送,扭转以往数据静态多、动态少,堆叠多、梳理少的现象。平台对外开放212个对外服务接口,向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公众定向推送,自主辨别用户“兴趣点”,定期智能推送信息,变“人找数据”为“数据找人”,让数据“智”动起来。同时,通过平台的智能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推动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
“追根溯源,哪里有污染预警了,就把信息发给谁,实现了自动预警。”姜永红介绍。
“一个平台指挥调度,打开平台直接面对基层、直接面向具体工作、直接进行调度。”据介绍,全省九市一区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进展情况全部在平台上实行常态化管理、动态化跟踪。地市环保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数据活起来、用起来,生态云平台不仅是‘信息汇’,更是‘信息慧’。”
三大应用体系:让环境决策更科学、环境监管更精准、公众服务更便捷
不到半个月,环保部门就让污染企业付出沉重的违法成本,大快人心。日前,省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借助生态云平台,快速查处东山一水产公司超标排污案件,赢得群众点赞。据了解,该企业的违法信息还将进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以便相关部门对企业实行绿色金融惩戒。
生态云平台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让环境决策更科学、环境监管更精准、公众服务更便捷。
在环境监测体系中,已接入167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87个水环境质量监测点、21个核电厂周边监测点、998个污染源在线监测点等,实现了对水、大气、土壤、核与辐射环境的统一动态监控。
环境监管体系则完善了“一企一档”,对污染源进行全过程监管。值得一提的是,生态云平台利用环境案件信息等数据,通过综合比对分析,勾勒出“企业画像”,为精准定位执法对象提供参考。“可以追溯每一批危废的来龙去脉,即使危废运输车在路上跑,也避不开环保人员的监管。”
此外,群众可以打开手机,随时随地掌握环境质量信息,还能对环境问题“一键投诉”。2018年以来,平台共接到各类环境线索18543件,到期办结率达100%,解决了一大批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